首页 范文 正文

关于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(8篇精选)

2024-03-31 11:18:46 59 0

关于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第1篇

模型的推广
 

关于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第2篇

总的来说,本学期的数学难度并不是太难,作业相对轻松,但是还是建立在认认真真的基础上,不能像小学那样笔走如风,毕竟初中的数学也是上了一个台阶的。 学习的内容无非就是负数、解方程、代数等基本初中数学知识点,但是也不能够怠慢,初一的数学就是给接下来的数学打基础,所以更应该学扎实,打好这个基础,才不至于让接下来的学习吃苦头。上课自然是要认真听讲,才不至于课后疯狂复习。 对于考试而言,那可是孩子没娘——说来话长,每一次考试结束后,我都兴高采烈地满世界到处跑,信誓旦旦的认为满分非自己不可,结果或是成绩发下,或是对对答案,再次痛苦流涕。错误的大可归为两类,一类是粗心大意丢分,一类是因为基础的简单知识掌握得不牢靠。总之,那错的刚好是选择填空,四分肯定少不了。 记得有一次,错的是因为答案不完整,有两个方案只写了一个,若是平时,只要认真想想,还是难不倒人的嘛;还有一次是把题目的一句话给读漏了,结果活脱脱的把题目引导向了另一个方向,自然是全错啊;还有什么图形题的方向位置,想都没想,一时间与前几分钟的思维脱轨,愣然画出一个事后我怎么也认不出的产物。而掌握不牢靠的问题相对少一点,经常突然忘记一些重要的概念,脑子像进水了,明明是有印象的,又一下子得不出结论,像度数的时分秒进率,应该是六十吧,到考试时就忘记了,印象里一百好象也对,你说,这不就是掌握得不牢靠嘛! 先别说多了,就说这次期末考试,发下试卷真是气煞我也,以前哪次考试不是出点小差错,或者错在那些分数大的题目上,这次可好,居然是一道简单到掉渣的题“求可能性”,鬼知道当时是怎么搞的,转盘上的文字应该有两个是重复的,可是该死的,我把“黄”看成“蓝”了,对此,我和其他受难人士的唯一解释是:“这是中了催眠术吧!” 每次的考试都是如此,看来我所欠缺的是更为缜密的头脑,不然,每次都倒在终点线前啊~

关于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第3篇

1.1、学生普遍存在数字难学的传统认识,导致学习兴趣下降,我以学生对数字的认知状况和思维能力为考察对象,就题目“当你知道本节课是数学的时候”,你的态度是:

a、急于想学,很有趣b、应该学习它

b、学不学无不所谓d、不太愿意学

c、感到厌烦畏惧

结果如下:

我在校门口,调查一些同学,了解有关情况。其中感到厌烦畏惧的人数,初一占0.2%,初二占10%,这是极不正常的。这表明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,存在着较大的分化现象。

为了使学生的智力、能力、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,培养学生创造能力,这就自然产生了初中数学“体验学习”教学法的尝试与探索。

2、教学法模式

(1)引导体验:教师要考虑的是“尽可能适应学生的体验去协调!”当学生体会到新的问题时,要开创新的情境,让学生去发现新问题,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,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开放广阔的探索空间,仔细体会各种不同的思维,不同的方法,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点拨、评判。

如《等腰三角形性质》教学中,怎样剪最快?学生通过对操作过程的尝试后,提出方案。组织学生小组讨论(或动手实践),交流个人想法,小组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。然后问:“能否一剪刀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?”然后让同学们思考,并说明操作思路。

(2)合作交流: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,引导学生把感受表达出来,展来讨论、交流,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,让他们自由操作,思考、讨论、交流、争辩,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,发展个性。

关于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第4篇

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,相信大家都想学好它,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方法。 1、课时预习。以前在初中时,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。后来上高中了,发现没有预习只是带着课本到课堂上听老师讲解,目标很不明确,听课时便会处于被动的地位,要么盲目地去记笔记,要么就是茫茫不知发缉篡垦诂旧磋驯单沫所云。这样有时记下了很多教材上原本有的内容,累得要命却没有价值。如此一来只能是事半功倍。当尝试预习后再听课,觉得不再是茫茫不知所云了。如果要是时间不多,我会在课前2~3分钟预习一下上课即将讲的内容,提前进入状态,争取主动权。 2、认真听课。听课不是听就行了,而是要认真听,要把注意力集中,跟着老师的思路走,有些同学不把上课作为学习的中心环节,一心想用课后的时间来弥补,我觉得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了,因为错过了课堂上的第一时间吸收,有的东西以后自己理解起来就是费劲了,就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样。 3、认真做练习,看练习题的例题,有时候,由于时间紧迫,我便马马虎虎地完成练习,等老师评讲时,对于那些没认真思考过的题目上,只能两眼看着老师板书,有时思路跟不上,后面老师所讲的根本听不明白。认真做练习还可以让自己知道自己喝解出来正确答案,但方法是否准确或解题步骤还欠缺什么,免得考试时白白扣掉一些不该丢失的分数。其次,练习册中的例题也很好,里面还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,有时间应该看一下。 4、多看错题本。很多同学做了错题本,但他们几乎不怎么看。我也是,导致一些题目错了再错。 以上是我学习的方法,但做起来要一定的时间,如果有同学有比我更好的学习方法,不妨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。

关于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第5篇

个人觉得,心得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写:
1、实验内容。概括描述实验的内容。
2、实验目的及意义。
3、实验的过程。
4、实验的结果。
5、总结。通过实验,从实验的优缺点考虑,说明一下你的感受、启示、总结。
PS:1-4点概括描述即可。重点在第5点上。

关于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第6篇

写作思路及要点:保持一定真实性。



正文:
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,我以为不会难做,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,做完实验,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。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,我才明白其实并不容易做,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,使我受益匪浅。
在做实验前,必须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,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,否则,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,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,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。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,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,如果你不清楚,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,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,使你事倍功半。
做实验时,必须要亲力亲为,务必要将每个步骤,每个细节弄清楚,弄明白,实验后,还要复习,思考,这样,你的印象才深刻,记得才牢固,否则,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,这还不如不做。
做实验时,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,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,拓宽我们的眼界,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。
透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,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,更重要的是,做实验的过程,思考问题的方法,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,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。

关于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第7篇

今天中午,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,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,刻度单位更小,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。此时,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,真可谓万事具备,只差动手实验了。

首先,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,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,并用水浸泡,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。随后,将筷子插入量筒中,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,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,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(38毫升)后,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,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(34.5毫升),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,即3.5立方厘米。用同样的方法,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,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 8.5立方厘米。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,我兴奋地叫了,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、多么骄傲啊!

接着,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(1500人)及全国(12亿)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,分别是13.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。结果使我大吃一惊,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,真是太可惜!在此,我呼吁在校的同学,不!是全国人民,也不!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,只有这样,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,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,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、清新的空气。

关于数学实验的心得体会 第8篇

实践活动报告 ——探究旗杆的高度 一、活动时间: 二、探究方式:小组探究。 三、探究对象:旗杆的高度。 四、探究工具:直尺、仰角测量仪(自制)、计算器。 五、 探究计划:如图: AB为旗杆,旗杆下有一级台阶CDEF,O为AB的正投影。MN、M’N’为测量人,M’N’交AB于P,并与AB垂直。 计划:1、当A点仰角∠AMP为45°时,测量人的位置为MN,在N点做标记。 2、当A点仰角∠AM’P为30°时,测量人的位置为M’N’(保证O、N、N’三点共线)。 3、测得NN’距离为L1 ,AP长度为L1 /(√3-1) (注,AP长度也可以通过测量ON的长度来得到,但由于EN之间隔着一条跑道,很多同学在那里训练,导致ON并不方便测量,故没有采用这种方法。) 4、测得MN高度为L2 、FE高度为L3 ,则 PB= L2- L3 。 5、旗杆高度为L= L1 /(√3-1)+ L2- L3 六、测量方法及结论。 1、由于直尺长度较短,所以测量L1 时使用步长来测量的,共12步,步长用直尺测量,约为0.65米,所以L1 长度为 12*0.65=7.8m 2、计算AP时,√3以0.732计,用计算器算得AP≈10.6557377m。 3、计算MN时,由于是要测量人眼到地面的高度,所以是以以1.7m来计算。 4、用直尺测得FE为0.25m 5、旗杆高度为:L=10.6557377+1.7-0.25=12.1557377m≈12.16m 七、误差总结: 1、由于仰角测量仪是自制的,所以可能有 0.5°~1°的误差,导致最后结果可能有0.1米的误差。 2、测量L1 时,由于并不是精确测量(步长不一致、并不是整12步等),所以L1 长度会有0.2m的误差。导致最后结果有0.27m的误差。 其他误差均可忽略不计。 今后可以采用多次测量的方法来减少误差。 于是旗杆高度应为11.79m≤L≤12.53m 总的来说,本学期的数学难度并不是太难,作业相对轻松,但是还是建立在认认真真的基础上,不能像小学那样笔走如风,毕竟初中的数学也是上了一个台阶的。 学习的内容无非就是负数、解方程、代数等基本初中数学知识点,但是也不能够怠慢,初一的数学就是给接下来的数学打基础,所以更应该学扎实,打好这个基础,才不至于让接下来的学习吃苦头。上课自然是要认真听讲,才不至于课后疯狂复习。 对于考试而言,那可是孩子没娘——说来话长,每一次考试结束后,我都兴高采烈地满世界到处跑,信誓旦旦的认为满分非自己不可,结果或是成绩发下,或是对对答案,再次痛苦流涕。错误的大可归为两类,一类是粗心大意丢分,一类是因为基础的简单知识掌握得不牢靠。总之,那错的刚好是选择填空,四分肯定少不了。 记得有一次,错的是因为答案不完整,有两个方案只写了一个,若是平时,只要认真想想,还是难不倒人的嘛;还有一次是把题目的一句话给读漏了,结果活脱脱的把题目引导向了另一个方向,自然是全错啊;还有什么图形题的方向位置,想都没想,一时间与前几分钟的思维脱轨,愣然画出一个事后我怎么也认不出的产物。而掌握不牢靠的问题相对少一点,经常突然忘记一些重要的概念,脑子像进水了,明明是有印象的,又一下子得不出结论,像度数的时分秒进率,应该是六十吧,到考试时就忘记了,印象里一百好象也对,你说,这不就是掌握得不牢靠嘛! 先别说多了,就说这次期末考试,发下试卷真是气煞我也,以前哪次考试不是出点小差错,或者错在那些分数大的题目上,这次可好,居然是一道简单到掉渣的题“求可能性”,鬼知道当时是怎么搞的,转盘上的文字应该有两个是重复的,可是该死的,我把“黄”看成“蓝”了,对此,我和其他受难人士的唯一解释是:“这是中了催眠术吧!” 每次的考试都是如此,看来我所欠缺的是更为缜密的头脑,不然,每次都倒在终点线前啊~

收藏
分享
海报
0 条评论
4
请文明发言哦~